【制药网 政策法规】为进一步发挥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优势,持续增强天津市生物医药创新策源与产业化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天津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出台《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该措施从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推动临床研究高水平发展、加速创新药械注册审批进程、促进创新药械临床应用、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能级、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六个方面,提出共计25条支持举措,旨在进一步发挥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优势,协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其中,在推动临床研究高水平发展方面,措施提出,支持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不纳入医疗机构床位数管理,不纳入病床效益、周转率、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临床绩效体系等考核。鼓励医疗机构优化流程,临床研究启动整体用时缩短至25周以内。建立本市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协作审查、结果互认机制。将注册类临床研究开展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每年作为牵头单位开展临床试验情况进行评审,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由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予以资助。
在加速创新药械注册审批进程方面,措施提出,推动药品注册审评国家改革试点落地,将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支持企业争取生物制品在津分段生产试点。对具有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具有明显临床优势以及已上市的在津注册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将技术审评时限压缩至平均40个工作日以内。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品承检范围,检验检测时限压缩至平均60个工作日以内。
在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能级方面,措施提出,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做强生物医药新赛道、推动创新成果承接转化、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分类施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强化数据要素赋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7条具体措施。
如措施指出,加强核医学科建设和核药学研究生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三甲医院争取《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第四类)》资质。支持核酸药物及递送系统研发,加速引聚上下游优质企业,推动成链成群,打造专业化园区。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细胞和基因治疗管理模式,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实施细胞和基因治疗分级分类制度。支持新一代脑机接口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核心器件、高端仪器设备及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
发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平台支撑作用,促进数字化技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重点围绕人工智能(AI)辅助药物研发、智慧医疗等方向,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BT与IT融合)创新等。
据相关人士表示,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资源较为富集,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1个。在产业领域,2024年天津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900亿元,同比增长6.96%,在建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35亿元,同比增长9.15%。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