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有机构表示,目前CXO上市公司相关订单开始逐步改善,看好CXO上市公司业绩边际改善。其中,在订单方面,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新签/在手订单已及时回暖。
其中根据药明康德公布的一季报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高达523.3亿元,同比增长47.1%。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市场对其服务的强劲需求,更显示出客户对药明康德技术实力与服务质量的高度认可。
细分业务方面,TIDES 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表现格外突出,在手订单同比增长 105.5%。随着去年新增产能逐季度爬坡,该业务收入在 2025 年第一季度达到 22.4 亿元,同比增长 187.6%。药明康德的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业务也实现了稳定增长,第一季度业务收入 38.5 亿元,同比增长 13.8%,且小分子 D&M 管线在一季度累计新增 203 个分子,总数达到 3393 个,涵盖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多个阶段项目。
从整体业绩来看,药明康德在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55亿元,同比增长20.96%;净利润36.72亿元,同比增长89.06%,均创新高。药明康德在一季报中还表示,将维持全年业绩指引不变,即预计 2025 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比提升 10%-15%,公司整体收入也将直达 415-430 亿元。
与药明康德类似,众多CXO企业也在订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如凯莱英在手订单金额增速表现较好,截至2024年底,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20%。其中,来自于欧美市场客户订单增速超过20%。公司在手订单总额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而公司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130%,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260%,预计2025年收入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从凯莱英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其中,2025Q1公司小分子业务营业收入约12.2亿元。由于多肽、寡核苷酸、ADC等增量业务的持续拓展,2025Q1新兴业务部分的收入约3.2亿元,同比增长超80%。
业内表示,凯莱英在小分子 CDMO 业务上持续发力,新签订单及时回暖,展现出其在工艺优化和大规模生产方面的竞争优势。
此外,康龙化成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 30.99 亿元,同比增长 16.03%,归母净利润 3.06 亿元,同比增长 32.54%,公司表示该季度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 10%,其中实验室服务和 CMC(小分子 CDMO)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均超过 10%。博腾股份在创新药 CDMO 领域积极拓展,新签订单的增加反映出其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研发生产解决方案方面的成效。
分析指出,CXO企业订单改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的改善是重要驱动力之一。在经历了疫情后连续两年的融资低迷后,2024 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迎来曙光。资金的涌入使得药企有更多资源投入研发,进而带动了对 CXO 服务的需求。同时,国内创新药研发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创新药 IND 及 NDA 受理数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显示出国内创新药研发活动的回暖,为本土 CXO 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特别是在多肽、ADC 等热门细分领域,研发热度持续高涨,相关 CXO 企业凭借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收获了大量订单。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头部 CXO 企业凭借规模效应、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在订单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前期行业调整,市场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强者恒强的态势愈发明显。这些头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拓展服务范围,以满足客户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例如,药明康德持续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预计 2025 年末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 10 万 L;2025 年 3 月,药明康德常州及泰兴
原料药基地均以零缺陷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检查,预计 2025 年末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 4000kL,产能的扩充和质量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其承接更多订单。
展望未来,随着订单的逐步交付,CXO 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行业整体将在订单改善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加强技术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