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企业新闻】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不断势渗透到各个领域,而制药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AI 制药市场规模迅速扩张,预计 2026 年将达 29.94 亿美元,AI 制药已然成为医药领域的热门话题。英矽智能再度冲刺港交所主板,有望成为 AI 创新药一股,这一事件无疑为 AI 制药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在这一充满潜力的领域。
英矽智能是一家AI驱动生物科技公司,其业务包括三大板块:药物发现及管线开发、软件解决方案及与非制药领域相关的其他发现。据悉,5月8日,英矽智能更新招股书,再度冲刺港交所主板AI创新药一股。此次上市由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广发融资担任联席保荐人;法国巴黎银行同为全球总协调人。
业内表示,AI 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犹如为传统制药模式装上了强大的引擎,带来了诸多变革。传统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且昂贵的过程,平均耗时 10 - 15 年,每款新药的平均研发费用高达 10 - 20 亿美元。而 AI 技术的介入,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英矽智能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药物研发平台 Pharma.AI,仅用时 18 个月,花费 260 万美元就完成了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化合物提名的早期药物发现过程,其自主研发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候选药物 Rentosertib 已完成在患者群体中开展的 2a 期临床试验,验证了药物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Rentosertib 更是药物靶点和分子结构均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发现的候选药物。
AI 在药物研发领域的赋能是多方位的,从靶点发现、药物设计,到临床试验优化、老药新用等各个环节,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根据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数据,2018 年全球范围内 AI 驱动的新药发现 / 临床前管线数量为 56 个,2021 年这一数字大幅攀升至 158 个。目前,AI 驱动的临床试验管线已占现有临床试验管线的 10%。
然而,AI 制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商业化角度来看,AI + 制药的商业化主要受限于投入资本开支。从全球范围看,数据碎片化(医疗机构间壁垒)和模型 “黑箱” 问题也制约着 AI 制药的发展,目前尚无 AI 主导药物进入 III 期临床。
尽管面临挑战,但 AI 制药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AI 有望重塑传统制药范式。从中长期来看,AI 在临床前候选药物流程的加速和范式的转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叠加临床试验阶段 AI 技术的覆盖,体内与体外的数据壁垒有望被打破,AI 制药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英矽智能冲刺港交所主板,无疑是 AI 制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投资,推动 AI 制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据悉,英矽智能作为AI驱动生物科技公司,其自主研发的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已产生超20项临床或IND阶段资产,其中10项获临床试验批件,3项已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超20亿美元。从财务方面看,英矽智能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约3010万美元、5120万美元、8580万,复合增长率185%。其中,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