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PMEC China2024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编辑视点

患者药费压力倍增 药价虚高“怪圈”何时破?

2016年12月26日 16:08:52来源:中国制药网编辑:范颖点击量:49610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制药网 编辑视点】自王菲演唱会敲定时间后,公布的门票价格瞬间了华语乐坛的天王天后,也刺痛着公众的神经。然而,更令粉丝大跌眼镜的还有“黄牛”的叫价,内场前排的门票已然成了“有钱人”的竞争。有人认为票价如此之高是饥饿营销,也有人认为门票过渡溢价实则是粉丝在为情怀买单,不过,这一切还得演唱会正式举办才能知晓。

那边的票价在热炒,这边的药价虚高同样让无数患者压力倍增。近日,多家媒体转载报道了药价虚高背后的真相。据悉,在大城市的医院里,长期有一些不看病的“特殊患者”,他们不仅和医生熟悉,还能和医生进行某种交易。这群“特殊患者”就是医药代表。

据业内人士透露,医药代表不只是向医生推荐药品那么简单,他们还会核算医生一个月的用药量,让医生多开药以此赚取提成。倘若药品的中标价越高,回扣的空间就越大,医生也会受到所谓的“份子钱”。据了解,份子钱甚至占到了药品价格的35%左右。这次事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将严惩涉事的违规人员。

医药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十三五”的开篇之年,国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药价虚高。例如,今年6月1日起,相关部门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药品价格的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原料药、药品品种,以此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的秩序,从而保障人民群的众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依照惯例引进药品价格谈判,以市场和医保为利器终于撬开了原研药、药坚固的价格坚冰,高悬已久的国家药品价格谈判“靴子”终于落了地。各地相继响应国家号召,落实药价谈判政策。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通报,截至12月23日,已有23个省份将谈判药品纳入各类医保合规费用范围。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的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部分药品的中标价与市场价相比却高得离谱,这不仅让患者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让政府的医保资金不堪重负。为了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我国各级公立医院都在探索并实施多项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等。

虽然上述政策和制度产生了一些效果,但顽疾还是没有根除,这次事件也折射出了有关制度的不完善、不规范,更反应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有专家对此指出,“公共医疗服务的根本任务是让群众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享受到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期,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是改革重点。”

患者需要的是价廉效优的药品,但现实情况却不能满足。面对利益,一些医药代表、治病救人的医生还是没能抵住诱惑,掉进了无限循环的“怪圈”中,而这个“怪圈”也在逐渐扩大。

这次事件只是医改困难中的冰山一角,要想真正根除顽疾,还需有针对性的处方和良药。政府需要加大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催生建立低价的药品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作为治病救人的医生,还需提高职业操守,遵守医德,对利益诱惑说“不”。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