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第十八届PMEC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市场分析

苹果推出中国特色版?国产制药装备时代或更受期待!

2019年07月01日 11:23:22来源:制药站编辑:阿多点击量:44504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制药站 市场分析】苹果和华为的市场角逐战已经愈演愈烈。
 
  有消息报道称,苹果为了挽回老用户的流失,打赢翻身仗,可能会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特别版的iPhone,将Face ID改为屏幕指纹,价格更便宜。
 
  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评论:“这一出不就是为了和华为竞争中国的市场么?”“换了华为后,表示再我不想用苹果了,安卓蛮多功能苹果都没有,而且性价比高,以后一直用国产了”“华为不是更具中国特色吗?”从整片评论来看,大部分中国手机用户都支持华为,这也进一步证明国产手机在崛起,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大大提升。
 
  近年来,实际上不止是手机产品,国产的制药装备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高性价比等优势,逐渐实现昂贵进口产品的替代,赢得广大国内用户的认可,同时部分实力企业将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实现国产装备逐渐走出去的目标。

(制药装备)
 
  国产制药装备逐渐替代进口
 
  过去,进口的制药装备在国内市场拥有大部分的消费者。随着近年来国产制药装备行业的不断努力,以及市场需求的刺激,不少国产制药装备企业已经逐步把代理的产品引进国内生产,实现从仿制到仿制创新,甚至自主创新的转变。
 
  行业业内分析认为,在当前国产制药装备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特别是国内厂商引进国外技术后,未来向国产制药装备开放的空间其实是非常大的。数据显示,我国制药装备产业年出口总交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23 %。随着国产制药装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出口量还有望继续增长。
 
  以阀门为例,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阀门进口数量为103997万套,同比下降2.1%;2018年1-12月中国阀门进口金额为7328128千美元,同比增长20%。阀门进口数量的下降,正是体现了国产阀门在质量、技术等方面的提升。
 
  国产制药装备行业的崛起离不开企业乃至行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受到政策规范方面的影响。其中,标准是指引整个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随着国产制药装备相关标准的修制订工作不断推进与落地,这也将鼓励国产制药装备企业更好的执行标准,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生产出更多高质量、与标准近乎接轨的制药装备,进一步代替进口设备。
 
  未来依然面临多方面瓶颈
 
  虽然,国产制药装备产业目前确实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行业整体发展方向还处于价廉、低水平路线,加上行业标准规范化方面还不够完善,企业管理差,产品质量亟待提升,故障率有待降低。
 
  并且很多企业只是代装组装设备,用户需要自行购买一些部件。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依然受制于人,虽然也有少数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但与德、日的产品相比,其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稳定性以及寿命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另外,由于基础工艺、技术、设计等方面科研水平较低,并且国产装备很多主要功能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导致整体发展也受限于人。
 
  以液相色谱仪为例,国产的液相色谱仪企业产品线单薄,很多企业的产品线都很单一,而进口的产品配置较齐全、功能强;进口的液相色谱仪设备智能化程度高、耐用性强,且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较弱。
 
  另外,有用户反应,国产的液相色谱仪设备说明书的内容较少,若能详细介绍,或帮助用户更深入的了解设备的参数等信息,助力更好的掌握设备的操作与使用,从而提高使用的寿命。
 
  业内曾表示,就高等制药装备制造技术,我们与日本、德国的差距有15-20年,国产设备在稳定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显。“他们的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加工零件,国产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虽然近年来国内也有企业开始做高等设备的研发,但核心技术如数控系统主要还掌握在德国、日本等少数企业手里。”
 
  小结
 
  总的来看,国产制药装备行业未来发展的空间以及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未来十年将是整个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在抓住良好机遇的同时,还需要立足于现状,看到国产制造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与突破,不断实现国产制药装备替代进口产品的目标,从制药装备大国向制药装备强国转变。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