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第十八届PMEC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市场分析

今年年底医药行业可能会出现大洗牌,创新药企业该何去何从?

2024年11月25日 15:49:14来源:制药网点击量:36821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制药网 市场分析】据悉,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有国内科技投资机构创始合伙人认为,随着医药投资从火热转冷,到今年年底,可能会出现行业大洗牌,一些企业或许将被淘汰。
 
  实际上,其说的并无道理。有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中国医疗总投资约60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用于创新药;而从投资规模来看,2020~2023年,中国的创新药投资规模从近350亿美元迅速降至110亿美元。投融资案例数则从2021年峰值期的885起降至2023年的508起。同时,制药/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在A股IPO数量也从2020年的14起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仅1起。此外,从我国创新药的性质来看,多以“me-too”产品为主,创新价值低于FIC和BIC药物。种种因素使得机构投资变得愈发谨慎,加速行业大浪淘沙,未来集中度将大大提高。
 
  那么,大潮退去后,国内的这些创新药企该何去何从呢?业内认为,制约国内创新药企投入收益的主要堵点在于上游的技术创新和下游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从这两地方出发。
 
  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提高药品的临床价值,就需要加大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重大新药创新专项累计投入约200亿元,相比之下,美国国立卫生院仅2023年相关财政预算就达475亿美元。
 
  而在推广应用方面,业内认为,一是要拓宽医保外市场。随着需求的扩大下,商业健康险会逐步对创新药支付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快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生化药、西药制剂和高端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还较少,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有利于拓宽市场空间。
 
  针对国际化,近年来国内药企与跨国药企已发生了各种BD交易,包括license-out和收购。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药企在创新药领域总共达成70项license out授权合作,已披露首付款金额将近30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金额则高达478.5亿美元,已远超去年全年金额。
 
  从单笔交易金额来看,不少交易金额数亮眼。其中仅从今年11月以来,就有连续两笔大额BD(跨境交易)引起业内的关注。
 
  11月14日晚间,默沙东宣布引进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LM-299的全球权益,交易潜在最高总金额达到32.88亿美元。而在默沙东宣布消息的前一天,11月13日,德国mRNA头部BioNTech刚宣布收购国内的创新药企普米斯,其核心资产也是一款PD-L1/VEGF双抗产品,收购价格≤近10亿美元。
 
  此外,对于跨国药企而言,选择押注license out的创新药企,也增加了退出的机会。例如今年4月,丹麦药企Genmab以18亿美元收购Biotech公司普方生物,从而将普方生物旗下产品ADC药物收入囊中。随着该笔收购完成,普方生物身后数十家投资机构成功实现退出,落袋为安。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