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政策法规】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解决了服用不便的问题,它是将单味中药饮片经过水提、分离、浓缩、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后制成的颗粒,患者无需再花费时间煎煮,随时随地都能服用。2025年2月以来,多省市宣布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例如,陕西铜川,自2月份起,将炒酸枣仁、黄连、白芷等 221 种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中药配方颗粒按照通用名管理,不区分生产企业,参照医保药品目录 “乙类药品” 管理 ,执行铜川统一的药品先行自付比例,这使得当地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受益颇丰。
再比如,北京市医保局自2月28日起对具有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行医保报销,参保患者使用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患者和医保基金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础,按政策规定分担费用;患者使用价格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超出支付标准的部分由患者自行承担(一至六级革命伤残军人除外)。
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市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21 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达到 252.45 亿元,华经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532.18 亿元 。市场的扩容,会促使中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过,在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省份纳入的品种数量不一,报销方式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患者在跨地区就医时,面临医保报销的衔接问题。
此外,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扩大,如何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可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障,包括:建立统一且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等,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确保中药配方颗粒在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患者能够放心使用,推动中医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看,多省市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它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方式,也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中医药产品能够纳入医保,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大众,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政策,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