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政策法规】近年来,随着国内药企药物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国产创新药逐渐跃升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国内上市药品中的国产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已从2017年的20%增至2023年的51%。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创新药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25年刚开始,国内医药行业就迎来了一波利好政策。
2025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创新药品器械的审评审批机制,加速创新产品上市进程。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表示计划于2025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目录,预计4月1日起开始申报,此举有望进一步降低创新药进入市场的门槛,更好地支持创新药支付。
此外,2025年以来,成都、天津等地也相继推出了创新药全链条发展的政策,支撑涵盖研发、审评、进院、支付等各个领域。
如近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从支持药械研发创新、提高临床研究质效、支持产品临床应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完善产业生态五个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其中,在支持药物研发创新方面,《政策》表示将对1类创新药,完成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的,按相应阶段研发投入的20%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700万元奖励,仅需完成早期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的,按相应阶段研发投入的20%分别给予最高400万元、700万元奖励。
天津市政府发布《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5条政策精准滴灌从研发到应用的多个环节,助推当地挖掘用好科教资源和临床医疗资源、持续增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与产业化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政策正大力扶持创新药发展,从研发、审批、进院、支付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力挺国产创新药发展。未来,这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将不断催生技术裂变,使国内创新药企表现越来越亮眼,并让更多创新产品上市放量。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