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政策法规】近年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中国药物创新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生物制药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创新药领域又迎来一波政策利好,涉及海外授权、国内政策和临床数据进展等。
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的通知。新政策提出32条举措进一步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包括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等创新举措、开展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使用等。
这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2024年4月17日,北京就发布过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2024年发布的若干措施,为北京市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激发了创新医药企业整体活力。据悉,2024年北京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已压缩至24.9周;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同比增长8.7%,突破万亿元。
同日,深圳市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全面支持医药研发和引进,以及应用推广。在研发方面,将聚焦核酸药物、蛋白和多肽药物、细胞药物、微生物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方向,支持引进或自主培育一批创新药成果。对完成临床试验并实现海内外上市的1类创新药,面向其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研发环节,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资金奖励。
此外,还提到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在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目录发布后,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并根据临床需求和医院特色以“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
除了北京、深圳,前段时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多个部门也明确表示将鼓励创新药产业发展。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支持有望实现从研发、审批到支付的全链条升级。
2025年2月,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针对集采药品相关问题公开回应称,未来将从坚持药品高质量标准、重点关注偏离度高的最低报价、提升中标药品生产过程透明度、对集采药品全流程采集上传追溯码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
2025年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和上市后监管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三个突出”方向:持续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委托生产药品以及网络销售环节等重点领域监管;突出全链条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仿制药质量提升等。
总的来说,随着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创新药赛道发展将持续向好。未来,具备差异化属性的创新药预计在国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包括更快的审评审批速度、医保定价的支持、药品进院速度的支持、多元化支付体系的支持等。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