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药网 市场分析】脑机接口,被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 “信息高速公路”,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
传感器等技术的提升,脑机接口领域发展迅猛。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达32亿元,据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到2027年将超过55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脑机接口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业内指出,我国脑机接口能有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离不开诸多有利条件。
其中,政策支持为我国脑机接口发展筑牢根基。2025 年 1 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推荐性行业标准制定计划,规范相关医疗器械的数据质量与算法评价,加速临床应用。同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为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之一,强调其在医疗、工业等场景的潜力。
地方层面同样积极,北京发布《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 - 2030 年)》,计划到 2027 年培育 3 - 5 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突破关键技术,推动多场景应用示范;上海发布的《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 - 2030 年)》,提出 2030 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等目标。近日,四川省也发布《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着力打造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脑机接口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瞄准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前沿,强化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助残场景应用等全链条创新……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为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科研投入与创新成果是脑机接口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是全球开展脑机接口科研项目多的国家之一。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投身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近日,上海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阶梯医疗公布了国内头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前瞻性临床试验(FIM)的结果,一位四肢截肢的患者接受阶梯医疗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植入后,仅用2至3周的训练,便实现了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这些创新成果不断推动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向前发展。
庞大的市场需求为脑机接口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医疗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等领域的需求日益迫切。如脑机接口技术可帮助瘫痪患者实现机械臂控制、借助脑控下肢外骨骼系统依靠 “意念” 控制外骨骼完成行走等动作,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健康人群对于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消费、娱乐、工业、教育等领域,脑机接口在脑控游戏、智能化人机交互、精神状态监测等场景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
再者,我国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关联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也为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材料方面,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材料学的不断发展,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向柔性、小型化方向发展,中国企业及科研院所利用水凝胶、镍钛记忆合金等新型材料开发出新型电极,极大推动了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的应用进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则有助于更精准地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解码识别大脑意图并转化为指令。
综上所述,政策支持、科研创新、市场需求以及关联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共同推动着我国脑机接口产业蓬勃发展。在未来,随着这些优势的持续发挥,我国脑机接口产业有望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