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在厦门海沧,有一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产业高地——厦门生物医药港。近年来,这里创新成果如繁花绽放,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2024年,116个三类医疗器械于厦门生物医药港获批,而在2025年一季度,又有47个三类医疗器械成功通过审批流程。截至目前,更是有合计57个创新药、改良药品种昂首迈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了解,近年来,厦门市海沧区充分发挥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挖掘“蓝色经济”“蓝色药库”的潜力,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凭借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海沧区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成果频出,成功打造出以海洋药物、生物材料、保健品和化妆品为核心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目前,海沧已培育出金达威、蓝湾、鲎生科等一批海洋生物骨干企业,生产出蓝湾氨糖、微藻DHA、辅酶Q10、新型鲨鱼肽等一系列海洋生物制品。厦门生物医药港每年转化海洋生物质资源超50万吨,开发出7大类30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构建起完整的“原料提取—
中间体加工—终端产品”垂直产业链。
海沧区经过长期探索,逐渐形成了“创新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完善产业孵化与培育体系。在政策扶持、平台建设、引商引智等多个方面,厦门市与海沧区紧密联动,吸引了一大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在此集聚孵化,完成了产业人才的初步积累。
2024年9月,海沧区对相关政策进行修订,出台15项扶持政策,与省、市政策相互叠加,形成多层次的支持体系。该体系对企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给予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海沧区在企业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支持力度,已与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梯队的苏州、杭州、上海等地相当。海沧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还积极通过校地合作,帮助企业对接上海交大、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举办生物医药管理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目前,厦门生物医药港已成功聚集40余家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著。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市、区制定计划,加快建设国级重大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平台,加强海洋药物的基础与开发研究,并建立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为海洋药物研发提供全链条投资支持。
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厦门生物医药港正以昂扬之姿,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迈进,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激烈竞争中,有望占据更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持续书写创新发展的辉煌篇章。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