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产品资讯】抗体偶联药物(ADC)是近年来药物研发尤为热门的赛道。2023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头次突破100亿美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DC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1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1.14%。
面向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止跨国药企,本土药企也在积极布局。截至2024年6月,国内已有125家企业布局ADC领域,拥有1451条ADC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治疗领域主要为肿瘤,达到1197条,其次为皮肤和肌肉骨骼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本土企业中,恒瑞医药的临床试验数据达到99条,百利天恒、荣昌生物紧随其后,分别为97条、81条,科伦药业45条。
进入 2025 年,ADC 研发领域喜讯不断。5月12日,荣昌生物宣布,公司的新型抗体偶联(ADC)药物RC278已于近期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并于5月8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
据介绍,RC278是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First-in-Class/Best-in-Class潜质的ADC分子,该ADC分子能特异识别一个新型肿瘤靶点,并具有创新的连接子—毒素系统,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广谱抗肿瘤活性、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后续该产品若能成功上市,将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荣昌生物在 ADC 管线布局上成果明显。5月9日,荣昌生物刚宣布,维迪西妥单抗新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或其生物类似物和紫杉类药物治疗的HER2 阳性且存在肝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这是继获批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两项适应症后,维迪西妥单抗在中国获批的第三项适应症。
5月6日,华东医药也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注射用HDM2005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该药物是一款靶向ROR1的抗体偶联药物,拟用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此前,该药物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从研发进展来看,还有多款药物有望在今年上市,包括科伦博泰的博度曲妥珠单抗(靶向HER2)、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德达博妥单抗(靶向TROP2)、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靶向HER2)、乐普生物的维贝柯妥塔单抗(靶向EGFR)、ADC Therapeutics/瓴路药业的泰朗妥昔单抗(靶向CD19)等。
此外,ADC 研发模式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变。近期,迈威生物与英矽智能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各自的平台优势,开发具有全新生物机制、创新结构和药学活性的新一代毒素载荷,提升ADC 创新效率,并助力 AI 平台升级迭代。借此,迈威生物希望进一步提升药物研发效率,赋能源头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满足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