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第十八届PMEC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制药网>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逐步推进,国产人工耳蜗企业或迎利好!

2024年11月06日 15:58:07来源:制药网点击量:32859

下载制药通APP
随时订阅专业资讯

分享

    分享:

评论

  【制药网 行业动态】近日消息,10月28日起,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已开展产品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工作,这意味着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本次开展的是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登记产品范围包括获得我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涵盖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外周血管支架(不含胸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类医用耗材。在此之前,我国高值医用耗材已经历四次国家组织的集中采购,集采范围涵盖心脏冠脉支架、人工髋关节、骨科脊柱类、运动医学等领域,平均降价幅度从93%降至约70%。
 
  据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解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最直接有效的康复手段,能使全聋患者恢复部分听力,并在语言训练后恢复正常交流。目前,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的人数2780万人,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为13.7万人,每年新增听障儿童2万至3万人,适合人工耳蜗的患者总数量约740万人。
 
  由于我国听力残疾的人数较多,国内人工耳蜗市场规模庞大,已从2017年的6.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7.9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0%,预计未来5年,人工耳蜗市场规模将以18.2%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并到2027年达到约41.4亿元。但人工耳蜗的价格昂贵,目前,国产人工耳蜗价格普遍在10万元以下,进口品牌价格在10万元~30万元之间,这类产品的价格使得很多患者家庭望而却步,导致国内人工耳蜗市场渗透率整体非常低,累计仅有7万多名听障人士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
 
  为了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让更多患者用上人工耳蜗,近年来,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陆续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救治了更多的听障家庭,降低了平均费用。
 
  不过,患者自付部分仍不便宜,且人工耳蜗因为高价也难以大范围进入各地医保,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人工耳蜗集采谈判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人工耳蜗的价格,让患者用得起产品,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国产企业而言,或是一个利好。
 
  国信证券亦在研报中指出,人工耳蜗有望通过集采实现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参考前四次高耗国采的降价情况,叠加人工耳蜗市场参与者较少,价格降幅有望趋于合理,国产企业有望通过集采推动进口替代。
 
  据了解,由于人工耳蜗技术门槛高,且原材料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市场仍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国信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国内共有6家生产人工耳蜗产品的企业,3家进口企业分别为科利耳美迪医疗、领先仿生,3家国产企业分别为力声特、弘鼎康医疗、诺尔康。随着人工耳蜗高值耗材集采的开展,意味着,力声特、弘鼎康医疗、诺尔康3家国内企业或迎来新机遇。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https://www.zy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QQ

咨询中心

广告咨询QQ:652787579

展会合作QQ:357275273

官方微信发布询价建议反馈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