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医药股市】上周五(5月16日),可控核聚变板块发生异动。截至当日收盘,可控核聚变概念上涨2.76%,个股中,中洲特材20%涨停,百利电气、王子新材等涨停,辰光医疗上涨5.34%,常辅股份、鑫宏业、永鼎股份等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网站4月30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日本近日宣布,将参与为设计耐用性较高且安全的核聚变反应堆、正在欧洲推进的建材试验计划。目前相关设施正在西班牙建设,日本将负担其中一部分费用。当天在大阪·关西世博会的会场,日本文部科学副大臣野中厚与西班牙方面相关人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启动。BEST装置将在一代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基础上,头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引领燃烧等离子物理研究,为中国聚变能的发展做出前瞻性和开创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合肥BEST项目25年至今已累积招标超过70项,持续印证板块景气度。
3月9日,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测试和验收。
资料显示,核聚变能是未来人类的理想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来源广泛、安全性高的优点,市场前景普遍被看好。
招商证券认为,商业化进程加速,核聚变板块已进入密集催化期。后续相关催化包括国光电气混合堆项目揭牌及潜在招标包括BEST、CRAFT、星火一号、“中国环流三号”等项目密集招投标。以托克马克为代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实验堆的快速落地推动上游设备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中泰证券表示,2024年全球聚变投资约为71亿美元,2031年至2035年有望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全球可控核聚变正处于由科研走向工程化的过渡期,目前其他纯聚变项目的定位主要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为主线,正在逐步开展规模化、系统性的聚变工程实验验证,解决示范堆面临的工程化技术难题。
国金证券建议重点关注中游设备环节(如磁体、真空室、第一壁等)有望持续受益板块资本开支提升,关注板块资本开支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
据了解,上周五收盘大涨超5%的辰光医疗,早在2024年8月7日就新增“可控核聚变”概念。入选理由为: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产品无液氦回旋管超导磁体,能产生微波、毫米波波段高功率、高频率的真空广泛应用于受控核聚变中的ECHR和ECCD、雷达以及医学等领域。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